《丁登寺旁》的现在、过去及未来

文:mengyer

注:这不是研究论文,仅仅是关注于诗歌本身的文学分析。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John Keats) 说过诗歌中的现在感能够强化精神的感受,但对过去和对未来的提及是同等重要的。这个观点尤其能在浪漫主义时期诗歌中表现出来,因为很多该时期诗人都在诗歌中加入了很多主观思想及感受,而这种感受最直接、最亲切的表达方式就是以现在的模式叙述给读者,让读者身临其境。诗人同时加入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畅想,以强化现在感受的历史重要性。在英国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 的长诗《丁登寺旁》(“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中,诗人描写了他五年之后重游故地、重归自然的心情。通过将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猜想融合进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受,同时以他的妹妹的一个平行视角,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导致他对自然的看法的变化,从单纯的欣赏自然升华成为自然精神的一部分。这种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交合的手法不但建立了本诗的结构,而且与诗人在诗中逐步提升的浪漫主义思想,表达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自然与人类的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诗中,华兹华斯给读者一种很强烈的现在存在感,仿佛读者跟随着他的脚步一起来到了丁登寺。诗人并不是客观地去叙述自然的美丽,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这种现在感得以加强。在第一诗节中,作者使用了含有“again”的排比句,例如:
“Again I hear / These waters” (2-3)
“I again repose here, under this dark sycamore” (10)
“Once again I see” (14-15)
诗人充分地利用了“我”作为主语以及生动的谓语表现了他是如何以一种进行时与自然进行交互,同时也不断地通过这种进行的状态表达这五年时间流逝而诗人与自然的交互却未变的情感。“我”这个主语也更加将读者带入诗人的“现在”视角。诗人在诗句中使用了很多重复的头韵 (alliteration),例如:
“These hedgerows, hardly hedgerows, little lines / Of sportive wood run wild” (15-16)
“In hours of weariness, sensations sweet,” (26)
“In which the heavy and the weary weight” (39)
这些头韵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深深地感触于眼前故地自然美景,并迫切地想表达出内心激动的心情,过于激动以至于这些重复使用的头韵营造出一种语无伦次的感觉。这种富有激情的、如流水般的叙述同时也表现在诗人对诗句的处理。这首诗总体上是以抑扬格五音步写成的,朗诵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将情感以最直接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在诗句结尾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跨行处理,一起营造出流畅的朗诵享受,仿佛是大自然里潺潺的溪流、连绵不绝的山峦。通过不间断地朗读这首诗的流畅行文,以及感受行文中的头韵与作者主观第一人称的叙述,读者获得了很强烈的现在存在感,并能够身临其境的接受诗人当年当月的情感迸发。

华兹华斯不仅通过流畅、主观的行文创造了现在存在感,还通过对比过去的心情和描写五年中的思念突出了现在感受的历史重要性,并且总结出这次故地重游使他认识到时间的推移升华了他的思想高度。全诗的开始就以非常显著的“Five years,” “Five summers,” “Five long winter”(1, 2)开始,这些重读音节扬扬格 (spondee) 与全诗的五音步抑扬格 (iambic pentameter) 产生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无限感慨,过去的经历也凸显了这次重游的意义。就像上面所说的,诗人在第一诗节里连续用了若干个“again,” 描写了自己通过与做着过去同样的动作享受自然,以获得和过去的心灵连接,也从另一个层面上赞美了自然的永恒不变,而这种不变使他能找到过去回忆的寄托。诗人没有试图过多地描写过去在丁登寺的回忆,没有过多的景色描写导致读者的想象疲劳,而是通过侧面描写这几年来他的朝思暮想表现他的丁登寺的想念。他使用了两个以“how oft” (50) 开始的排比句,描写了他如何在白天夜里、现实中梦境中想着回到丁登寺。而如今,他终于能够重新见到思念已久的丁登寺,这种喜悦、激动的心情跃然于纸上。诗人继续充分地将过去与现在对比以找出自己思想观念的变化。诗人发现,当年如男孩一般地在大自然环境里游山戏水,享受纯粹的玩耍乐趣和纯粹的自然美的他已经不复存在了。他甚至无法完整勾勒出当时的印象(75)。如今,岩石、山丘和草木在诗人的眼里衍生出引申义,他们变成了一种渴望、一种感受、一种爱恋(80)。通过欣赏自然,诗人感觉些许对失落,感叹这几年来的经历。他感到他已不再是那个没有思想的青年了,在自然的映衬下,他听到了人类文明的哀歌(91)。他突然找到了深藏于黄昏落日、新鲜空气、广阔海面、蔚蓝天空,同时也在他内心深处的,正在升华的思想(95-99)。通过对过去的时间纵深感,他感受到了自己仍然是草原、林木和山峦的爱慕者,但是更多地,他感到自然是他心灵、精神和灵魂的寄托、向导和守护。他的精神已经和自然精神密不可分。

在分析过去和现在之外,华兹华斯在诗中不可避免地提及对未来的想象。总的来说,诗人对未来的畅想是乐观的。在62行,诗人再次使用了头韵法,不仅强调了现在的欢欣(present pleasure),还幻想着未来在这里拥有食物、思想、和生活 (but with pleasing thoughts / That in this moment there is life and food / For future years)。五年前,诗人的妹妹多若西 (Dorothy Wordsworth),诗人“最亲爱的朋友”,并不在这里,而今天是多若西第一次来丁登寺。她的现在相当于诗人的过去,一切安静、甜美、纯真的大自然都深深打动了她。那么,很显然,她的未来也对应着诗人的现在。在经历过五年的社会履历后,诗人看到,如今他和多若西能够逃离社会上毒恶的口舌、武断的决定、自私小人的奸笑、毫无善意的嘘寒问暖、日常琐事的沉闷枯燥是多么美好和幸运 (128-131)。诗人希望皎洁的月光、湿润的山雾保佑多若西 (134-136),即便是未来她的快乐也像诗人现在一样变得沉暗、忧伤 (139),她依旧可以会到这里找到过去的美好,去释缓那些孤单、恐惧、痛苦和悲痛 (143)。诗人在这里将多若西的未来与自己的现在作平行比较,突出了诗人此时此刻对自然的欣赏与感激。诗人甚至猜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离开这个世界,再也听不到多若西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她眼神中表露出的奔放光芒 (148),但是,到那一天,诗人坚信(Nor wilt thou forget),多若西不会忘记今天他们站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爱深藏于这浪漫的自然之中,也不会忘记这些田园风光对于诗人有着美学、人生哲学以及多若西的未来的不同含义。诗人在结尾处将全诗情感推送到最高潮,他实则将自己幻想成自然的一部分,当多若西看到旧景之刻,关于现在的回忆便会油然而生。这种对未来的猜测在整首诗中必不可少,因为凡是现在、过去的事都已被确定,而未来的事仍旧包涵着一种不确定性,诗人对未来的态度决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同时强调了现在感受对于未来的因果关系。对未来的提及再一次拉升了现在的思想层次,表现了“我”即自然、人类即自然的最终感想,并且再一次强化现在的历史重要性。

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中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感受是交错融合的,并没有很明显的分段,而是使用断行的诗段结构 (verse-paragraphs),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诗人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时间轴而没有任何停留,也与从结构上表明了现在、过去和未来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在最后一句诗中,诗人赞美那陡峭的山林、高耸的悬崖和绿色的田园对于“它们自己”和对于“你”的意义使得这一切显得更加珍贵。很显然,“它们自己”的意义代表诗人在过去纯粹的玩耍,“你”的意义代表诗人对多若西寄予的未来希望,正吻合了济慈所指出的,过去与未来在诗歌的主题表现上同等重要这一命题。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旁》通过过去和未来,突破了现在的时间框架,对比出诗人思想进化的过程,突出过去对于现在、现在对于未来的历史重要性,从而增强了现在的感受,表现了自然是人类真正情感的体现,是脱离世俗丑恶得到心灵净化的场所,是人类精神灵魂一部分的高尚主题。《丁登寺旁》作为整部《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的结尾,其对自然的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在诗歌中的应用可谓是华兹华斯在抒情诗创作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