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个寡妇》:追求本质的东西

前些日子读完了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讲的是四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农村体裁的故事。这是我读过的第二本她的小说,第一本是《小姨多鹤》。两本书在时间安排和人物塑造上都颇有相似之处。王葡萄和多鹤都因为特定的历史原因成为了与众不同的个体,各自有讲不出的秘密;同时,她们坚韧的性格又迫使她们承受这些与社会环境对立的角色。

严歌苓的描写常常入骨三分。也许很多题材和她的亲身经历有关。在描写自然灾害的时候,她不去写人们是怎么感觉饿的,每个人饿的感觉都是一样,但酒足饭饱的滋味却人人不同。她在所有人都饿得走不动路,全身起水肿的时候,插入了一段当年王葡萄喜酒的描写,把佳肴美味再次刻画得栩栩如生、垂涎欲滴,让村民们在幻想和现实中挣扎的同时,很巧妙地过渡了村民们思想上的转变。

继续阅读“《第九个寡妇》:追求本质的东西”

琉璃城市与石库门风情

_DSC0051 by mengyer
_DSC0051, a photo by mengyer on Flickr.

Via Flickr:
日月光广场旁的琉璃博物馆值得一去。本想拍下飘渺灯光下半透明琉璃塑造的佛门世界,却被告知禁止摄影。只留下这张外国琉璃艺术家表现的城市之作,甚似地狱火焰环绕着魔幻都市。

继续阅读“琉璃城市与石库门风情”

你好,我找现实

我是一个不太安份的人,经常在新的事物中跳跃,一旦进入了某种重复和循环,我就会厌恶这种稳定。

或者说,这种不安份源于对现实的脱离。现实是什么,我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现实就是明天你就身无分文需要钱去买一块让自己活下去的面包,从此你必须每天去挣得这块面包,无论干什么。

暑假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书架上纽约摄影学院的教程。这本教程一共分为上下册,里面的中文口吻翻译味特别浓重。撇开刚开始的一些对摄影教程的崇拜心情,我很快便开始不喜欢这本书了。它的系统性让我接受不了。它将摄影的技法彻彻底底地分成很多类别,虽然有不少内容让我耳目一新,我无法想象它将人类最基本、最纯粹的对美的直觉用系统的法则来框架出来。如何在各种环境下摄影不应该成为一条条公式和法则,而应该让每一个摄影师的眼睛作最直观的判断。

继续阅读“你好,我找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