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写在69圣战之后

今天,刚来学校,就听见一些中国人在那里大肆喧嚣“圣战圣战!”。最近国内外中国人反韩风声似乎有着愈演愈烈之势。自从五月三十一日世博会发生踩踏事件之后,中国网民的情绪就不断地“酝酿”着。有趣的是,这次,体面上,一切的战争原因不是敌对韩国(尽管很多人是因为这个原因参与的),而是打压那些喜欢韩国明星的中国人。这些人毕竟是少数之流,很快在大江南北反韩之势下被“爆吧”(意指粉丝论坛被恶意灌水攻击)。

虽然我个人对韩国没有任何好感,但在整次“全民暴动”的过程中,我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我并不能完全认同网上那些愤青的一腔热血,并将自己投入进所谓“圣战”事业中。看过韩寒关于这次事件的日志之后,我深表赞成(虽说韩寒不管哪篇日志都要扯上两句土地非私有制之类的话题)。中国人不缺那一腔爱国热情,中国人更不缺网络黑客技术(黑了韩国网站还贴个国旗没有什么好骄傲的)。然而,中国人所要专注的是如何在爱国心无限膨胀爆发之后,依然保持“理性爱国之心”,让当代的中国有更多真正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这里不说中国人的好内战性或者那次“世博事件”谁对谁错,这些话题已经被网上给传烂了。现在很多国人指控中国互联网、新闻传媒不够自由、透明,然而自由的媒体并不能够让人们找到真相。往往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下,各执一说,让群众百姓不知道相信谁好。在我出国后这些时间来,我的确通过不同的途径获知了一些截然不同的历史,截然不同的指控。在相同历史不同转述的强烈对比下,我没有一味地去相信任何一方,而是学会了如何抱着怀疑去接受。然而,反观中国网民们所“创造”出的“震撼人心”的声音,其观点却如出一辙。但凡是指控党、国家的,但凡是故事主人公与外界道德反差强烈的,便是网民们所分享的、宣传的、相信的;而但凡是与基调不一致的、出来澄清的、以平淡眼光看待的,便是被网民们所骂“无毛的”“美帝的”,被唾弃的。

自从韩国将“端午祭”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不知是何处刮来的妖风将“韩国创世界论”“贯彻落实”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脑袋瓜里,任何极权主义国家的“洗脑”效果都无法与之相比拟。各式各样“韩国专家”被中国人用搞笑抑或正式的声音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论证XX具有韩国血统的论文。然而,每篇论文“发表之后”,所得到的网友评论无非就是用各种难听的话辱骂这个国家及其人民。事实上,我在查阅了东亚的历史后发现,的确,韩国很小,对于身躯庞大的中国来说没有一丝“文化”可能性。但是朝鲜半岛在十八世纪末被日本侵占之前一直都是中国的属国,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也完全在情理之中。更何况,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并不是一个汉族的统治,而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衣着、饮食还是社会文化,这个朝代的中华文明都与之前的汉族中华文明有显著的不同之处。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忠于明朝,“崇祯”这个年号在这个国家使用了两百多年,它自认自己继承了中华文明也并非丧尽天伦。在古代欧洲,拜占庭帝国被十字军颠覆之后,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自己为东正教的保护人,鄂图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也都认为自己是这个辉煌了一千多年的罗马文明的继承人。然而,中国人就是根据这种文化的一脉相承性讹传别的国家卑劣的道德,实则待人深思。

同时,就如韩寒所说,中国人之所以对“端午”耿耿于怀,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唯一值得骄傲的仅仅是我们辽阔的疆土、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古代文明。而就连我们仅有的古代文明也被一个邻家“小瘪三”给抢走了,那岂不是为人所震怒?我不禁要问,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创造力在何处?中国的文化,是否也像当年一般,有影响整个亚洲的能力?为什么那些所谓“脑残”哈的是韩国、日本,不是哈越南、哈菲律宾?这是我们当下的一代所应该思考的问题。在今天的一堂课上,由于是年终最后一堂课的原因,老师也选择给我们放松一下,放放歌,大家闲聊闲聊。班级里有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的学生,当然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国的(这个班是英语写作提高班,故没有加拿大本地学生),老师自己也是小时候从捷克移民过来的。于是,老师打开电脑,用Youtube播放各个国家的流行歌曲。学生们也自告奋勇上前去给老师推荐自己国家的音乐。到了要放首中国歌的时候,且不说中国学生内部是如何得分裂、争吵,这些刚刚听韩国歌时大叫“圣战圣战”的中国大陆公民们,报出来的歌名、歌手不外乎都是台湾的。不必那么敏感地扯上台湾问题,台湾一个小小的海岛,却能引领整个中国的音乐潮流;单凭“周杰伦”就能听见一串长长的歌单,变成了“最能代表中国的歌曲”。我为中国自己的音乐发展现状表示担忧的同时,日韩的流行音乐、明星文化却能够成功地在自己国家之外输出影响力。尽管中国的粉丝可能根本听不懂日语、韩语,但日韩的音乐文化近年来在中国占领了不可否认的地位。我们,除了能够爆几个粉丝团体的论坛而外,为什么不问问自身,是什么因素让我们逐渐沦为一个丧失创造力的民族?

有些人喜欢无限度地将过错归结于中国的教育。中国人总是叫自己没有诺贝尔奖,没有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得诺贝尔奖。然而,可能诸位不知道的是,在2000年,法籍华人高行健就凭借其中文小说《灵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的,纯粹中国高等教育出生。然而,讽刺的是,他在八十年代末便如他所说的“逃离”了中国。我不清楚他的在中国的“遭遇”,但一个人是不可能与生俱来就充满仇恨的。他的获奖演说更是含沙影射了中国对文化的封杀(他在中国时的两部剧作都被当局禁演)。中国自己当然不会认这样一个“反动”的诺贝尔奖,就连去年香港居民、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高锟的诺贝尔奖中国政府都蔑视其“纯度”。事实上,中国自古以来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容忍限度,以及自身文化的不自由性给思想所带来的束缚比其脆弱的高等教育更甚。

就像每一个中国人一样,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着,而且从不后悔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然而,中国在近数十年的腾飞仅仅是给世界作了一个加工工厂,在科学技术、音乐、文学、时尚等很多领域仍没有开发出自身的影响力。中国人的冲动性和内战性不但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还会导致不必要的国际摩擦和民族内部矛盾。当下,处于思想不断碰撞时期的我们,且不说今后要如何为祖国争光,却也应该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更深层面的思考。

“批判:写在69圣战之后”上的一条回复

评论已关闭。